文/王迪 晓光 图/王迪 视频/瑞豪 王迪
导读
这款设备是迄今为止变化最大的iPad Pro,从外观到配置,从设计到功能,都让它更趋近于一款强有力的生产力工具。至于稳不稳,看文章吧。
自2015年首款12.9寸iPad Pro发布至今已有三年,在前后四款Pro系列产品中,苹果不断尝试把iPad进化为生产力工具“iPad Pro”。
时间不断向前,在今年新iPad Pro发布时库克说“新iPad Pro有着超过市面上92%笔记本电脑的性能表现”。我身边也有朋友问:新iPad Pro能不能替代自己的笔记本。
基于此,我们这篇评测选择通过新12.9寸iPad Pro来编辑完成;看看是否如官网所说“这台电脑不是一般的电脑”,以及思考下“电脑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这次拿到的是12.9寸版本
一、外观改变巨大 像块MacBook屏幕
新iPad Pro是Pro系列演进过程中(12.9寸-9.7寸-10.5寸-至今)外观调整最大。去掉Touch ID之后的窄边、和iPhone系列融合的圆角屏幕、新键盘接口位置、首次运用在iOS设备中的Type-C接口,最后还有机身侧面硬朗直角边。颜值如何这个话题留给诸位自行评判,但显然正面屏占比提升后,一切都看起来更通透。
并且,以上几个改变,都有其必要理由。
屏幕圆角是为和手机视觉更统一。苹果在这代产品上野心更大,官网把它看做“电脑”同时还藏着和iPhone体验融合的心。“能完成电脑的功能,但同手机一样熟悉、好操作”这首先就比传统二合一触屏本更高级。
圆角以及和iPhone相同的操作逻辑
背部键盘磁吸和“键盘式智能双面夹”有关,这块留待稍后再说。
磁吸位置变化另有玄机
侧面直角边则和Apple Pencil有关,初代手写笔便携性和充电方式(手写笔要靠Lighting接口与平板连接充电、或者需要额外一个充电转接头)都是槽点;新配件采用侧面磁吸固定+无线充电,一下解决两个问题。而平板直角边框配合一个小弧度,则给磁吸准备了固定位。
笔和本变得“形影不离”
实际体验上这个直角边并不硌手,苹果在两条直线交汇处有着圆弧过渡。
总体来说,这代iPad更像把一块MacBook显示器直接拽了下来。
二、屏幕 表现比笔记本更好
最大改进在正面,比如这块显示效果异常优秀的屏幕。
新iPad Pro分辨率为2732*2048像素屏幕,官方称”Liquid视网膜显示屏“像素密度是264;支持P3广色域、ProMotion自动适应刷新率、600尼特屏幕亮度。新词旧词,我们一并科普。
各方面看都很优秀的屏幕显示
Liquid视网膜显示屏:LCD材质出身、名字取自LCD中首单词,也点明了它出自LCD又不那么普通的特性。上个月刚发售的iPhone XR同样采用这一材质,在那款手机上为让LCD的圆角切割有优秀观感,苹果用像素遮罩降低边缘像素的通光量,并将它背光照明度提升2.5倍。在平板上,也有类似的操作。
至于264 PPI像素密度倒不是什么问题,平板和电脑由于屏幕大,眼睛离屏幕视距远,体验中对这项数据要求并没手机那般苛刻。大众熟知的多款iPad和MacBook设备,像素数与其持平。
ProMotion最早见于去年的iPad Pro,是一种动态调节屏幕刷新的技术,数值范围是24-120Hz。
此前我们曾在其他文章中探讨过高刷新率在视觉上的影响,其作用在于减少动态画面拖尾、提升大型3D动作画面平顺性,高能耗则是其代价。苹果ProMotion动态帧率调解,就是控制能耗与体验的阀门。
各个视角下的显示都不错
所以无论横纵向对比诸位大可放心,新iPad Pro在显示方面保持了自家的巅峰水准。
三、Face ID平板上最大问题是“眼神”
自2014年苹果首次在iPad Air 2上采用指纹识别,已过去四年。今年在iPhone X上出现的Face ID面容识别,又替换了指纹识别。这给新iPad Pro带来了外观改变:平板边框更窄,刘海则被藏在黑边里。
Face ID藏在边框里 并没有刘海
并且,为了更符合平板使用习惯,Face ID自己也“进化了”——新iPad Pro支持正面360度面部解锁ipad连电脑显示不在充电,手机上并不能。
这一技术运用到神经网络,也就是AI学习。苹果通过软硬件协作保证无论什么方向拿起平板,都能面部解锁。体验这几天新iPad Pro面部识别速度和准确率与iPhone XS差不多,但也有特殊情况:
在去年iPhone X评测中我们曾提到过“为保证不会在睡觉等特殊情况被盗解锁,Face ID需要同时检测眼睛是否盯着传感器镜头”,这成了iPad上的挑战。
手机因为体积足够小,眼睛看屏幕就一定会被传感器检查到;但iPad面积大,眼镜盯屏幕上部,恰巧传感器在屏幕下侧,解锁就会失败(屏幕和面部保持一定距离,这问题出现几率会降低 )。
苹果目前给出的办法是当发现传感器在下侧并且没检测到人眼时,会提示“向下看以解锁”。
两个逻辑基本一样 就是挡哪提示哪
横向握持有可能“手挡住传感器”,苹果同样会提示。不过通过几次肌肉记忆后,这类情况会少很多。
另外有两点补充,第一是面部在首次录入时还仅支持标准的顶部传感器面部录入。至于未来是否会把这种360度面部解锁移植到手机上,苹果并没给出正面答案。
总之,加入面部识别后,新iPad Pro的解锁和密码录入体验更好,并且适应起来很快。
四、携带体验 多种状态下要分别评价
特点介绍完,剩下聊聊核心:新iPad Pro做生产力工具可成?我们从外观说起,然后谈性能。
评测的这台12.9寸新iPad Pro官方数据高280.6毫米、宽214.9毫米、厚5.9毫米、重631克(蜂窝版重量633克)
需要注意官方套装里配件只有18瓦快充充电头和数据线 笔和双面夹要单独买
但既然定位“电脑”,那键盘式智能双面夹就不得不提。官网没配件准确重量,在我电子秤上实测:键盘双面夹约重401克、二代Apple Pencil约重18克——所以你可以估算下如果买全一套,跟笔记本轻便程度优势还有多大?
电子秤测量数据
另外散热区不在键盘 所以放腿上不热
反观平板模式,新iPad Pro重633克,是目前在售iPad的重量冠军。好在看视频、刷B站、逛豆瓣、翻淘宝、聊微信、阅读电子书时不会觉得太沉——双臂总能调整到一个比较舒适的姿势,但游戏除外。
吃鸡、王者荣耀或2K这类游戏在平板操作基本一样,双手左右端住设备、点按钮操作并且还保证视角画面稳定。不找支撑的情况下玩一局吃鸡,我都觉得有些累妹子更不必说。
因此单纯平板娱乐和便携,11寸屏幕版本会更合适。
五、键盘式智能双面夹“智能在哪”
这更像是上个话题的延伸,来辅助说明“准电脑模式下”新iPad Pro的操控体验。
这代“键盘式智能双面夹”(以下简化为键盘)对平板能进行双面保护(上代为单侧),并且在“群众呼唤多年后”终于加入了两档可视角度调节。
背面也拥有保护
这种结构改变带来另一优势——底座因为是个整体,重心更平稳,平板和键盘更牢固。机身背面大量磁吸固定放大了这个优势,架在不平整的地方(比如腿上)重心稳定度以及减震都更好。
说个玄学问题,测试中会感觉新键盘键程更高,回馈感更好;在按压空格和大小写切换这种大面积按键时不会出现局部下榻的情况,实际触感更接近超极本。
键盘没有背光 但触感稍微提升
其余方面整个键盘布局与标准MBP类似,但缺少顶部一排功能键,以及底部触控板;布局与此前保持一致,依旧没背光。
如果说上代键盘是“在一个保护壳上增加了一个键盘”,那今年就是“苹果给款Pad配了款键盘,顺带集成保护功能”。
六、性能和续航:对标笔记本也足够强
苹果移动设备在算力上一骑绝尘好多年,尤其是iPad Pro这条产品线。A12X处理器采用7纳米制程工艺,八核心CPU设计,拥有4个高性能核心+4个节能核心。官方称整体速度提升35%,多核性能提升90%;GPU性能提升1000x,理想的浮点运算能力与Xbox One S图形性能相当。
不过移动设备受制于电能、散热等问题,很难火力全开;游戏主机对图像引擎做的优化也更深入。况且如今设备对比经常跨平台、机器体验也和单纯算力有区别。我们说性能,更多是谈不同环境的体验。
实测跑分数据与硬件
Geekbench 4实测,这台1T机身存储、WiFi版新iPad Pro的实际运行存储为6GB,也是目前所有iOS设备RAM顶峰;其单核跑分4961分,多核成绩17841分。对比搭载苹果A12仿生芯片的iPhone XS系列单核4800+、多核11000+的成绩,多核部分涨幅近一半。
不过鉴于如今新iPad Pro整体定位,我们更好奇其与主流笔记本设备之间的体验比对。
先要声明移动平台与X86平台架构不同,很难直接比较平板和笔电的性能差,我们选择视频渲染输出这种“性能考验大户”,来看日常应用体验有何差异(这并不是对性能的直接比对)。
渲染视频是一段2GB大小的4K分辨率片源,输出软件分别是iOS和macOS下的iMovie。比对机型是我现在还在用的later 2013款MacBook Pro。最终新iPad Pro处理视频耗时12分钟、MBP耗时18分钟。至少,新iPad Pro在这一项的体验令人放心。
续航部分选择正常室内亮度、Wi-Fi连接、50%音量进行用电监控,进行包括三小时文稿处理、两小时视频观看、一小时视频处理和两小时其余操作(聊天、游戏、浏览器使用、App下载等),共计八小时亮屏操作;设备电量从100%跌至12%。参考一般笔记本设备,可以说是非常优秀。
电量使用情况数据
极限环境下,我们把设备亮度调整到100%,20分钟在线1080P分辨率视频观看竟然耗电11%。为确认是屏幕还是场景问题,把亮度调至室内正常水准,重新加载播放相同内容,耗电降到4%;可见600尼特高亮度+大屏幕还是电老虎。
所以单纯拼性能和续航,这款新iPad Pro完全不差于一般超极本(当然跨平台对比其实很难有详细比对)。也是苹果将这个系列定义为“Pro”的原因。
七、Type-C接口有什么玩法
这是苹果首次在iOS设备上使用Type-C接口,老用户固然要考虑“换线成本”,并且原先Lighting接口功能其实不少;但从测试这段时间看,新接口方便程度更胜从前,也更符合“笔电定位”。
扩展能力 是单位固定办公第一考虑因素
如上图,如今大量笔记本搭载雷电3接口,扩展坞使用也更频繁。直接拽过同事桌上扩展坞:显示器、键盘、鼠标连接一步到位,办公设备基础扩展成型。不过可能是兼容问题,目前仅有1:1投屏模式可选,图中带鱼屏黑边明显(这个情况称之大黑块更合适);并且新iPad Pro也没有手机厂商总提到的“桌面模式”。
Type-C还自带反向充电能力(谷歌Neuxs 5PX早就实现了这一功能,也是利用通用特性)和数据直接读取能力。
有趣的是,我们用双向Type-C接口连接新iPad和某款安卓手机。结果发现手机开始给平板充电,这种疑似反向吸星大法和Type-C特性有关,“当两款设备连接后,高电量会流向低电量”,不过这种有意思的体验需要你单独再配根线。
整体而言,Type-C虽然相比Lighting功能升级不多,但兼容性好了太多。
八、手写笔:弱化存在感 但黑科技很多
把手写笔放最后,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轻办公不是它主要场景”。本次评测谈“主力办公设备体验”,侧重点也不在此。但不得不说,第二代Apple Pencil惊喜和黑科技都不少。
大家应该还记得,第一代Apple Pencil面对的海量吐槽。先是历史问题。作为苹果精神领袖,乔布斯曾在手机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明明能用手指操作屏幕,为什么还要配一杆笔”。当然这只能说明环境不同结论不一;在手机上没什么用处的笔,在专业绘画领域变得无可替代。到如今,大家都能接受Apple Pencil必不可少。
二代Apple Pencil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携带、充电、连接方式等。虽然评测中我们没能用到专业绘画等使用场景,但这杆笔称得上“随用随到”,这当中有很多巧思。
手写笔内部布局复杂 但兼顾握感
首先是结构足够精致,苹果从鼻尖到末端给这杆笔分别放置了:压感传感器、侧面识别手指触控的传感器、兼顾固定磁吸与无线充电的超细线圈、以及蓄电电池,在这基础上仍能保持结构均衡,转笔时不会觉得头重脚轻。
交互部分,当笔吸到机身后会弹出适配通知,点击即可连接,体验无缝;连接后默认充电,实测五分钟给笔充电20%,平板电量没变化,这是苹果新充电协议的作用;增加的触控区能判断用户是在握笔使用、还是转笔乱玩或者干脆平放在桌子上,以此更好的控制电量。
固定、携带、适配体验、充电续航,多个节点都充分弱化后——二代Apple Pencil用的时候就感觉是从机身里变出来的,只在用到时才展现能力。
相对遗憾的是,由于目前第三方应用的体验并不充分,包括其在Adobe potoshop CC上的表现我们还不能进行体验。
九、拍照:1200万像素后置表现靠谱
最后插播一小段拍照环节,毕竟翻看官网数据,新iPad Pro单后置主镜拥有:1200万像素、F1.8光圈。虽然没有iPhone XR上的光学防抖和六镜式镜头,但是白天弱光样张完全可担大任。
室外阴天样张
但实际场景中我不认为有人会习惯用这么大设备去摄影——构图、角度、握持都太难。
只是说这一素质提升方便了很多场景:回家和人聊天时随手拍东西分享、办公直接用它拍照插入文档。优秀的拍照效果会让你会觉得这颗镜头令人放心,进而更感觉到平板比电脑办公娱乐都方便。
十、做主力办公设备靠谱么
这是此篇评测初衷,相信也是不少读者最关心的话题。
仔细想了想,它能替代我的主力办公设备,但在部分场景下用起来还是有些担心。
先谈谈新iPad Pro优点,苹果官方说“这台电脑不是一般的电脑”
至少这几天体验看“它有接近手机的操作模式,简单;拥有平板在娱乐上的先天优势,玩有戏、逛论坛、看视频都比电脑更顺手”。
在加了手写笔和键盘后,它还能模拟PC界面办公、做到专业级别绘图能力。并且续航和性能都不弱。单说硬件,身为Pro这一系列第四代作品,新iPad Pro完成了从“眼前一亮”到“踏实可靠”的转变。
平板、电脑、绘图工具 身兼多个角色iPad Pro
问题出在细节、或者说第三方生态上。
我们用到的场景包括类似电脑端的页面浏览、文本处理、社交软件分屏操作、Adobe Lightroom CC修图处理、邮件查收、iMovie视频剪辑;以及更偏向移动端操作的视频播放、刷淘宝和玩游戏。
1、键盘缺少触控板和背光:虽然上文大赞键盘式智能双面夹,但我仍旧认为触控板比手指点选屏幕更容易;当然ipad连电脑显示不在充电,这也可能是习惯作祟。
2、同款应用体验有差异:以iMovie这款跨平板和电脑应用看,大部分功能相同,但画面防抖动、音频降噪这种进阶功能在iOS版缺失;相似情况也出现在Pages文档上。这种事随着每个人办公场景不同,注定还有更多。
3、页面缓存数少:很多人都有多开大量页面查资料的习惯,但新iPad Pro作为iOS设备存在后天管理机制和RAM两方面制约。实测浏览器页面开到6、7个后,等会切回来再看就重新加载了。这也是移动设备和笔电设备之间的根本差异。
通过以上几点能看出新iPad Pro与主力办公设备还差的那点核心,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应用生态。
尽管相比几年前Pro系列的硬件体验足够完善、软件生态也足以应付基本办公,但更深入的“轻办公”,就会出现差距。像“iMovie里缺失的声音降噪”虽然暂时用不到,但你一定会担心未来某个应用会少个关键功能。
用套话说“还需要给应用开发留更多时间”。但我们衷心期待明年WWDC上,苹果带来的惊喜会大一些。
1. 想看详细教程请在网站注册登录后按“立即下载”按钮下载查看!(请注意:购买年度会员和永久会员免费下载观看)
2. 查看教程方法:手机版在底部按钮下载查看,网页版在右边侧栏下载查看
⇒⇒⇒⇒⇒⇒⇒⇒⇒⇒
3.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98元(开通请点击右上角头像个人中心开通),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我查看详情
-----------------------------------------郑重声明::
1. 本站所分享资料部分来自互联网公开渠道获取,仅供会员学习交流使用,请于24小时内删除,尊重原作者及出版方,如认为本站有使用不当的地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我们会及时删除。
2. 本教程收集于其他付费资源平台,仅作资源分享学习使用,不提供任何的一对一教学指导,不提供任何收益保障,具体请自行分辨测试,如遇充值环节或绑定支付账户或输入支付密码之类的异常步骤,建议停止操作,是否有风险请自行甄别,本站概不负责!
3. 有的教程如果出现无法下载或者无内容说明链接失效了,请及时联系站长进行免费处理售后。
4. 切记!课程内如含有其他联系方式引导你付费的请注意慎重考虑,以免被割韭菜!